close
 
台灣與沖繩之間首度發現海底二氧化碳池

 

【大紀元8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二十九日專電)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利用潛水調查船研究發現,沖繩縣與那國島海域水深一千三百多公尺的海域,存在著一個封住液化二氧化碳的「池」,這項空前的大發現有助於研究防止地球溫室效應對策,研究結果將發表於近期之內刊出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網路版)。

日本的海洋研究開發機構派出搭載人的潛水調查船「深海6500」號到沖繩與台灣東北之間的海域進行研究,結果在沖繩縣與那國島海域水深一千三百八十公尺的海底處,發現有一座存封二氧化碳的「池」,並且確認池中有可以分解二氧化碳的微生物生存。

調查小組表示,這個存封二氧化碳的池,位於從海底下竄出三百度高溫熱水的噴出口旁,面積大約兩百平方公尺,深度約二十公分深,池中充滿液化二氧化碳及微量的液化沼氣,被二氧化碳與海水之間的反應所形成厚約十公分的硫磺層蓋住。

調查小組的副組長稻垣史生表示,這可能是地下岩漿中所含的二氧化碳及沼氣與熱水一起噴出,冷卻之後呈現液化的結果。稻垣說,二氧化碳在水深二百四十公尺以下的深處,會液化沈入海底,因此目前科學家正在研究如何讓二氧化碳沈入海底的技術,但這是第一次發現到海底真有如此封存二氧化碳的池子。

在調查其中所含的基因之後發現,依靠沼氣或硫磺為能量的微生物,一直在池中分解二氧化碳。稻垣表示,未來將二氧化碳沈入海底之後,可以將沼氣等提供微生物養分的物質一起混入,如此便可有效地處理二氧化碳。

8/29/2006 1:15:27 PM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6/8/29/n1437479.htm

 

沼氣發酵微生物

microorganisms of biogas fermentation

在缺氧条件下降解有机质产生沼气的一群微生物。在缺氧條件下降解有機質產生沼氣的一群微生物。 沼气常形成于富含有机质的沼泽、塘、湖等水下缺氧沉积物中,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其主要成分为甲烷(占55~70%)和二氧化碳(占30~45%)。沼氣常形成於富含有機質的沼澤、塘、湖等水下缺氧沉積物中,是一種可燃性氣體,其主要成分為甲烷(佔55~70%)和二氧化碳(佔30~45%) 。
1776年,A.伏打发现池沼沉积物中有一种可燃性气体。 1776年,A.伏打發現池沼沉積物中有一種可燃性氣體。 1868年,E.贝香提出沼气是由微生物降解有机质而产生的。 1868年,E.貝香提出沼氣是由微生物降解有機質而產生的。 沼气微生物是一群种类庞杂、对缺氧程度要求不同的细菌。沼氣微生物是一群種類龐雜、對缺氧程度要求不同的細菌。 关于它们的种类和生物学性状还不十分清楚。關於它們的種類和生物學性狀還不十分清楚。 在复杂有机质转化为沼气的过程中,它们协同地在4个阶段起作用(图1[沼气微生物降解有机质产生沼气的4个阶段])。在復雜有機質轉化為沼氣的過程中,它們協同地在4個階段起作用(圖1[沼氣微生物降解有機質產生沼氣的4個階段])。 ①水解作用:由棱菌属、拟杆菌属等细菌将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质降解为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如葡萄糖、氨基酸等;②发酵作用:由梭菌属、拟杆菌属及其他细菌(如乳酸菌类、丙酸杆菌属)进一步将水解的产物降解为小分子的醇类、有机酸类、二氧化碳、氢气、氨气等;③产乙酸和产氢作用:把发酵作用所产生的小分子醇类和一些脂肪酸降解为乙酸、甲酸、二氧化碳和氢。 ①水解作用:由棱菌屬、擬桿菌屬等細菌將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等大分子有機質降解為小分子有機化合物,如葡萄糖、氨基酸等;②發酵作用:由梭菌屬、擬桿菌屬及其他細菌(如乳酸菌類、丙酸桿菌屬)進一步將水解的產物降解為小分子的醇類、有機酸類、二氧化碳、氫氣、氨氣等;③產乙酸和產氫作用:把發酵作用所產生的小分子醇類和一些脂肪酸降解為乙酸、甲酸、二氧化碳和氫。 人们对这类细菌了解尚少,甚至连种、属都还没有明确。人們對這類細菌了解尚少,甚至連種、屬都還沒有明確。 但已肯定这类细菌所产生的氢对其自身进一步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但已肯定這類細菌所產生的氫對其自身進一步生長繁殖有抑製作用。 因此,产乙酸和氢的细菌,必须与能利用氢的细菌,如产甲烷细菌和伍氏乙酸杆菌等共同生存;④产甲烷作用:由产甲烷细菌将前3阶段所产生的氢气、二氧化碳以及甲酸、乙酸甲醇和甲胺类等转化为甲烷。因此,產乙酸和氫的細菌,必須與能利用氫的細菌,如產甲烷細菌和伍氏乙酸桿菌等共同生存;④產甲烷作用:由產甲烷細菌將前3階段所產生的氫氣、二氧化碳以及甲酸、乙酸甲醇和甲胺類等轉化為甲烷。 产甲烷细菌形态多样,但生理特性却大致相同,在缺氧条件下,均以甲烷为主要代谢产物(见)。產甲烷細菌形態多樣,但生理特性卻大致相同,在缺氧條件下,均以甲烷為主要代謝產物(見)。 上述阶段是按生物化学转化过程划分的,其中参与水解作用的细菌也参与发酵作用(图2[沼气发酵中食物链和能量分配图(图中%为该反应的能量分配百分数)])。上述階段是按生物化學轉化過程劃分的,其中參與水解作用的細菌也參與發酵作用(圖2[沼氣發酵中食物鍊和能量分配圖(圖中%為該反應的能量分配百分數)])。
根据最适生长温度,可将沼气微生物划分为中温群(30~40℃)和高温群(55~60℃)。根據最適生長溫度,可將沼氣微生物劃分為中溫群(30~40℃)和高溫群(55~60℃)。 虽然有人认为在4℃时仍然产生沼气,但至今尚未分离到嗜低温的菌种。雖然有人認為在4℃時仍然產生沼氣,但至今尚未分離到嗜低溫的菌種。 沼气微生物的种类庞杂,在纯培养条件下,最适生长的酸碱度有很大差异,但在沼气池中pH7左右最适于产生沼气。沼氣微生物的種類龐雜,在純培養條件下,最適生長的酸鹼度有很大差異,但在沼氣池中pH7左右最適於產生沼氣。
沼气微生物使自然界中缺氧环境的有机质降解,进入碳、氮等物质循环圈。沼氣微生物使自然界中缺氧環境的有機質降解,進入碳、氮等物質循環圈。 所产生的甲烷最终又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所產生的甲烷最終又被氧化為二氧化碳。 产生于深海沉积物中的甲烷则可能转化为甲烷水合物,进而转化为天然气。產生於深海沉積物中的甲烷則可能轉化為甲烷水合物,進而轉化為天然氣。 中国广大农村正在利用沼气微生物的作用,以秸秆、粪便等制取沼气,作为一种再生性补充能源,同时也有利于农村生态平衡,保持、提高土壤肥力并改善环境卫生。中國廣大農村正在利用沼氣微生物的作用,以秸稈、糞便等製取沼氣,作為一種再生性補充能源,同時也有利於農村生態平衡,保持、提高土壤肥力並改善環境衛生。

http://translate.google.com/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794051.htm&sa=X&oi=translate&resnum=2&ct=result&prev=/search%3Fq%3D%25E4%25BA%258C%25E6%25B0%25A7%25E5%258C%2596%25E7%25A2%25B3%2B%25E5%25BE%25AE%25E7%2594%259F%25E7%2589%25A9%2B%25E6%25B2%25BC%25E6%25B0%25A3%26hl%3Dzh-TW%26lr%3D

二氧化碳封存池 台灣外海發現

〔編譯鄭曉蘭/綜合報導〕日本神奈川縣「海洋研究開發機構」二十八日公佈,調查小組利用載人潛水探測船「深海6500」,在台灣東北角及琉球與那國島之間的海域,發現一個封存液態二氧化碳的海底天然池。此發現不但證明科學家希望將二氧化碳封存於海底,以解決全球暖化問題的構想的確可行,也將有助於此構想早日付諸實行。

深海高壓 液化 二氧化碳

這個天然的液態二氧化碳封存池位於與那國島西北五十公里以外海域,水深一千三百八十公尺處。調查人員在海底竄出約攝氏三百度高溫沸水的噴水口旁,發現這個面積約兩百平方公尺,深約二十公分的天然封存池。一般認為二氧化碳在高壓的深海冷卻後,會變成液體,同時因為比重大於海水,所以不會浮上海面。

調查人員研判,該池可能是由海底岩漿中所含的二氧化碳及沼氣等,隨沸水噴發後冷卻並液化所形成。

發現與沼氣混合封存

調查人員發現,除了液態二氧化碳和微量液態沼氣之外,該池還含有以前述物質維生,並持續分解液態二氧化碳的微生物。

科學家原本擔心二氧化碳封存於海底時,酸性可能危及海底生物,不過這項發現顯示,若與沼氣混合封存,或許能藉由其中所含的微生物作用,減少對海洋生物的衝擊。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aug/30/today-int2.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ed Yoshi 的頭像
    Red Yoshi

    Red Yoshi's BLoG

    Red Y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